美防長:中共為唯一威脅 制定四大防台計劃
美國的華盛頓郵報29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一份對內機密備忘錄顯示,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已重新調整軍事戰略,把防禦和阻止中國奪取台灣,以及強化美國本土防衛,列為最優先目標。請大家注意,在這篇文件中,「防衛台灣」的優先順序甚至比防衛美國本土還要高。
文件還表明,美國在歐洲和其他地區將相對地減少資源投入,將防衛力量轉移到印度太平洋地區。並且,美國還要求台灣增加國防支出。這份長達9頁的內部備忘錄,名為「國防戰略中期指導」,已於3月中旬在國防部內部廣泛流傳。大多數段落標註為「機密/禁止外國人士閱覽」,並由赫格塞斯親自簽署。
按照我多年的記者經驗判斷,這份文件應該是真實的。如果是有心人編造的話,五角大廈應該會馬上出來否認。這件事關係到美國最重要的戰略方向的調整,美國政府不可能放任謠言造成社會混亂。
而且,加強台灣防衛的政策和美國內外最近的動向是一致的。比如說,2月7日美國的川普總統和日本的石破茂首相發表的美日聯合聲明,加強了對台灣支持的力道。2月13日,美國國務院的網站刪除了「不支持台灣獨立」的文字。3月以後,AIT處長谷立言積極接受台灣媒體採訪,強調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這些動作,都可以證明美國比以往更加重視台灣的安全。同時,也把中國國當成了最重要的假想敵。甚至我認為3月13日賴清德總統突然把中國認定為「境外敵對勢力」,也是和美國溝通後的發言。
這份機密文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直接證明了「川普總統著急結束烏克蘭戰爭,其目的是為了集中力量對付中國」。所以,那些鼓吹「美國要放棄台灣」、「川普總統要把台灣當籌碼和中國交易」的說法,都是站不住腳的,很可能是受了中國大外宣的影響。有些人甚至本身就是從中國拿錢的大外宣。以後我們再接觸到這種言論,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人帶了風向。
台灣應該做什麼呢?其結論也很簡單。配合美國、加強國防力量。台灣這麼多年來,之所以能夠保持著和平與繁榮,都是因為和美國站在一起。台灣沒有別的選擇。如果把希望寄托於中國,台灣就會變成香港或者新疆。
如果有人這個時候要刪減國防預算的話怎麼辦?那麼或許只有想辦法,讓這些人先暫時離開國會吧!
轉載自 矢板明夫俱樂部 臉書
回覆 Veg:美國的華盛頓郵報29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一...
首先我有疑問的地方是
既然是機密文件為何會被報導?
所以這不是機密文件而是刻意報導的!
然後我正好在研究中美間的實際國力
可以提供一些我研究的數據
相信看完之後
大部分有腦子的都會清醒過來!
首先是中美的經濟數據
2020-2024間
中國的GDP原來達到美國的75%
然後被美國甩開如今只剩下美國的65%
看似美國的經濟實力暴漲
中國經濟實力暴跌對吧!
但回頭看購買力(PPP)
GDP正常被稱為名義GDP
而PPP被稱為實際GDP
簡單說PPP是折算過物價後的GDP
舉個例子
美國巴爾的摩大橋被貨輪撞倒塌
美國政府撥款19億美元修護
巴爾地摩大橋全長2.6公里
被撞倒的部分不是全部
故美國維修巴爾的摩大橋創造19億GDP
然後中國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
大約是巴爾地摩大橋的14倍
原來評估建造費用也為19億美元
後來超支大約花了27億美元
換算後中國造跨海大橋的成本
大約是美國修跨海大橋成本的1/10
這就是折算物價後的數據
中國的PPP從2020年是美國的106%
成長到2024年其PPP為美國的129%
換句話說中國的實際經濟規模
已經接近美國的1.3倍
看GDP是中國被美國甩開
看PPP 時中國大幅甩開美國
這就是實際情況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美國大通膨
而且計算GDP的標準是美元
故美國只要物價高漲就能憑空製造GDP
而中國的GDP卻必須換算成美元
故中國GDP越算越少
美國則越算越多(不過是虛高的
這點看當初執政的民主黨選情就知道
看似經濟爆好,實則民怨四起川普獲勝
其二看中美兩國發電量
中國發電量超美國兩倍有餘還在擴張
今年還大量通過核電廠建造方案
美國則發電量在去年2024大幅縮減
代表工業衰退
本來吧去年全力炒作的AI是吃電怪獸
理論上去年美國股市因AI暴漲
應該用電用到爆炸
因為AI模型訓練與資料庫擴張
都是極其耗電相當於挖比特幣的程度
結果美國用電銳減
要知道中美民間用電量是差不多的
雖然中國有美國近4倍人口
但美國人房子大且沒省電觀念
故民間用電是真的差不多
就是都約1.6兆千瓦時
但中國發電量是9.8兆
美國原來都是是4.5兆,去年掉到4.3兆
代表其因為高利率環境影響
造成製造業蕭條
因為製造業毛利率低
當存銀行定存都比投資工業製造好賺時
工業製造自然萎縮
故美國工業用電量下降
美國看似大好的經濟沒有實業支撐
都是暴力印鈔下的股市泡沫
中國目前的工業製造占比全球35%
是七大工業國G7總和還多
就是加入第八大與第九大工業國
總工業規模也沒比中國工業體量大
七大工業國分別是順序
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
義大利、加拿大
第八大是俄羅斯(實際為第四)沒進G7
第九大是南韓(實際為第六)沒進G7
中國應該排行第零,美國排第一
聯合國工業發展協會預測
中國工業規模
可能在2030達到全球45%
工業規模意味著戰爭時期的後勤實力
也就是軍火供應效率與生產力
這大約就是九國聯軍也就與中國5/5開
另外美國智庫曾經提供的數據
判斷戰爭時期
中國的造艦效率為美國的232倍
這是真實的
因為目前中國全球造船訂單量佔比70%
剩下的30%就是南韓占超過20%
日本剩下約5%其他5%全球分了
然後目前的軍火明星無人機
大疆獨佔全球70%
連美國軍方都搶著買
烏克蘭也買來改成主力武器使用
搞到中國都為了避免用於戰爭限制出口
無人機這玩意終結了曾經以
武裝直升機與坦克的為主陸戰時代
連殺步兵都是一把好手
另外中國鋼鐵產量占全球50%
稀土提煉占全球85%
由於美國頻繁制裁中國科技
導致中國也對美國限制稀土出口
其中鍺與鎵打蛇七寸
尤其鎵導致目前美國F35無法正常交貨
鎵的取得方式是提煉鋁的副產物
中國鋁提煉占全球60%
故鎵在中國隨便用
而氮化鎵有緣相控陣雷達
為目前全球最頂尖雷達
美國F35戰機便是使用此雷達
故難以交貨
而美國的神盾艦雷達落後
因為美國主力戰艦都是20-40年前生產
如今使用氮化鎵有緣相控陣雷達的艦
可能僅有三艘阿利伯克三型
其他老戰艦因為美國造船業沒落
連升級電子系統都沒能力
而中國的主力戰艦都是新造
用的都是近10年的電子技術
尤其氮化鎵有緣相控陣雷達開始爛大街
這雷達的特色是功率超高
除了看的超遠外還能干擾對手的雷達
導致對手雷達出現盲區
以上我相信美國比我研究更透徹
故實際上美國對上中國還有多少底氣?
加上美國債台高築,美債超發
黃金暴漲,美國還有能力找中國幹架?
說穿了他騙你的!傻瓜!
如今全球敢與中國叫板的就剩下你了
你的名字是台灣!
信息繭房下,台灣還在美國無敵論!
光憑中國232倍於美國的造艦效率
中國只要想幹,常規軍力隨便都能超美
至於為何要騙你?
去看看美國如何崛起成世界第一?
就是一、二戰的積累,偏安遠海
販賣軍火給所有戰爭國家
然後歐、亞跟美國買軍火自己打爆自己
最後美國出來收尾一鍋端掉
贏者全拿才發展成如今的超強過度
但現在走下坡,需要的當然是三戰
復刻過去的經驗,三戰打完他就又行了
你台灣就是三戰導火索
第一島鏈台灣、日本、南韓
加上中國都是美國的最大債主
島鏈與中國自己打爆了他就無債一身輕
所以現在要拱火東亞,才能救美國財政
台灣、菲律賓正積極配合
因為南海與台海正是中國最大逆鱗
三戰沒中國打不起來
所以當美國拿了台積電後
台灣給美國最後的禮物就是三戰了
回覆 Veg:美國的華盛頓郵報29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一...
深藍老退將怒嗆「KMT已是共產黨走狗」
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今(4/1)日動員中國解放軍陸海空火箭軍兵力,在臺灣周邊展開軍演威脅台灣,破壞區域和平。
有一批過去長期支持藍營,但堅決反共、不屬於傳統綠營支持者的群眾,決定站出來譴責國民黨,為大罷免發聲。
• 退役陸軍少將丘衛邦
表示自己曾「力抗」前總統李登輝「分裂國民黨」的丘衛邦表示,他是一位 87 歲的退休職業軍人。他說,「共匪」的統戰,就是「打擊主要敵人、拉攏次要敵人」;把主要敵人消滅後,它就會把次要敵人消滅,是個非常殘暴的政權。
丘衛邦痛批臺北市長蔣萬安,被議員問到「哪一國家要消滅中華民國」時,竟然支支吾吾講不出來,「現在的國民黨已經是共產黨的走狗」。他呼籲把目前在立法院中,親共、舔共、濫權、危害國家安全的立法委員罷免。
• 新黨-前省議員(央視評論員)宋艾克
祖籍湖北,前新黨省議員宋艾克,曾在中國待過十年,反共的決心卻更加堅定。他說,有人為了反民進黨而親共,讓人忍無可忍。
因為,共產黨一路都在追殺國民黨,而且最後目的仍是要消滅中華民國!但國民黨卻墮落到聯合外部死敵,來對抗內部政敵,令人不勝唏噓。
宋艾克說,他對蔣經國總統曾經說過「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這句話很有感觸。那過去我們說要當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現在,是不是也該當一個有情有義的台灣人!
• 退役陸軍少將、國防部前發言人余宗基
余少將表示,這次他與幾位同仁決定站出來,事前受到很多人勸阻,但他認為,面對今天臺灣的處境,軍人一定要有大是大非的觀念。臺灣面對中國的滲透,抗共不分藍綠。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也都在防範中國的危害,包括美國已經認定中國是步步進逼的敵人、日本發布要在 6 小時內撤離琉球等地 12 萬居民的計劃、菲律賓預計在離臺灣不到 200 公里的巴丹島演習、韓國也抗議中國在黃海設置不明鋼架結構設施危害國安等。
余宗基呼籲,大家要站出來用手中寶貴的一票,決定未來;只有透過「大罷免」,清除國會中的紅色勢力,臺灣才能一致團結對外。
獨立媒體人黃清龍預告,將發起「反共護臺大路跑大縱走」路跑、健走行動,首場活動預訂於 4 月 4 日在花蓮舉行,由多位軍事將領鳴槍起跑;隨後在 4 月 10 日,也將在新北三重空軍一村舉行健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