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科夫交易法—趨勢反轉策略
以期貨品種為例,現在期貨幾十個品種,你可以做全跟蹤,但是你要知道你跟蹤的目的。 這樣就能夠明確跟蹤的方法。 比如你如果是一個做短線的,那麼,你做全品種跟蹤不現實,看不過來,提醒可能也很難到位。 說白了,你策略的頻率和邏輯決定了你跟蹤的要點。
一般來講,有這麼一些思路你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個,要考慮是不是所有的品種都要跟蹤,比如說小麥這些萬年沒有人交易的品種,要不要跟蹤,以此,決定你要跟蹤的品種,這個可以做第一步的簡化。
第二個,是不是所有的品種都要單獨跟蹤? 這個要看自己的策略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是全品種趨勢,那麼你可以進行分門別類的跟蹤,作為我而言,我就是做分門別類的跟蹤,然後再做一些細化的跟蹤的。
先問題主一下,你想做全品種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有專業團隊做自營或資管的人會考慮這麼做,首先策略容量變大一些,容量大了資金規模上去,值得去買資料庫、搭建投研體系等,但是對資管行業來說,期貨市場的整體容量不算大,據我觀察,正兒八經養得起研究員團隊的,是“股債匯商”聯動做的宏觀對沖類私募。 如此一來是全市場全天候配置,比期貨維度更高,容量更大。 另外,不排除有大宗商品貿易背景的私募,商品數據既供投資用,又供貿易決策使用,實體貿易收集的第一線資訊又反哺投資部門,形成雙輪驅動。
個人做的話,一般是開發了一套具有應用普適性的交易系統,希望盡可能多地捕獲靠譜的入場信號,每天全品種掃描,信號變多,入場機會多了總收益能上去。 這種肯定走量化這條路,那麼談不上盯不過來。 只是每個人的系統都會設置一些前提條件,篩掉了不符合條件的品種(比如,設置了不做近一年新上市品種等)。 小資金量化有自己的生存空間,某些期權套利的機會,只有幾張能成交上,小資金們去吃這些大資金看不上的蒼蠅肉。
還有一類基本面量化,這個玩法聽起來高端一點,主要是對眾多商品的價格、庫存、加工利潤、開工率等數據組成的數據集進行機器學習自動建模,不過,國內商品的數據平臺分散,可見買一個wind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