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投資最寶貴的不是成功經驗,而是
說到優衣庫,大家都知道,現在是風靡全球的服裝品牌,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因此蟬聯日本首富。
但是柳井正認為,優衣庫的成功,是一個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的過程:
經歷過融資的失敗,
經歷過“衣服因為低價熱銷,但人們買回去之後立即把商標剪掉”的難堪,
經歷過為上市衝刺而拼命擴張店鋪的瘋狂,
也經歷過被消費者冷落的痛苦,海外開店水土不服的教訓……
毫無疑問的是,正是從這些失敗中學到的經驗和教訓,讓柳井正走向了成功。
研究失敗遠比研究如何成功更加重要。知道為什麼犯錯,是什麼原因導致錯誤出現,才有可能吃一塹長一智,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投資真規則》一書中提到,
打網球時,致命的發球和強有力的反手球能贏得很多分,但這些技術帶來的任何優勢都可能被加倍的失誤和自己的錯誤抵消掉。
在五局比賽結束的時候,往往是失誤少的選手獲勝。僅僅是始終如一地把球回過網,無論你的對手打出什麼球——你就可以大量得分。
投資與之極其相似。除非你知道怎樣避免投資中最常見的錯誤,否則你的投資回報不可能太高。你會發現選出的很多好股票給你帶來的收益剛剛夠補償少數的幾個大失誤所造成的損失。
投資就是規範自己少犯錯誤的過程,可是這個過程卻需要我們通過犯錯來學到經驗和教訓。所以,投資過程中最寶貴的不是成功經驗,而是失敗的教訓。會識別錯誤、規避失敗比會發現價值、抓住機會更加重要,逆向思維是投資的重要法則。
事實上,大部分人更關心如何在股市投資上成功,真正聰明的人最關心的卻是為什麼在股市投資上大部分人都失敗了。
所以,在股市中一定要注意“絕大多數人”。
他們的特點是每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都要需要竭力避免的;他們忽略的正是投資者應該重視的;他們難以忍受的正是投資者需要堅持的;他們感到舒適快樂的反而是需要警惕的;他們狂熱聚集的時候投資者遠離;他們黯然神傷併發誓再也不碰股票的時候,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往往就在眼前。
碰到沒有見過狀況時,或者在實踐自己還未完全掌握的理論和技巧時,失敗是難免的,要允許自己有犯錯誤的權利。藍翔技校學廚師的,很少有切菜沒有被切過手指頭的。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但是同樣的錯誤,很多投資者卻可能犯過無數次,一定要端正心態。
在面對失敗時,投資者要學會及時疏導和勉勵自己,心裏一定要明確:犯錯誤是自己學習、提升能力的機會。在失敗中,投資者會暴露出情緒上、選股上、估值上、風控上、紀律上等等各種問題,正視這些投資體系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才能不斷完善並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交易體系。
要正視錯誤需要克服人性弱點,因為在缺點與過失面前,人人都是鴕鳥,區別只是把頭埋進沙子裏的深度和時間長度不同而已。
大多數人犯了錯誤,總是會為自己找各種的藉口來推卸責任,這是我們的自我辯護心理在起作用。自我辯護的本質是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當自己的想法和事實發生衝突的時候,人們就會想辦法調和這種矛盾,要麼會歪曲事實來符合想法,要麼就是歪曲想法來迎合現實,讓它變得統一,變得能解釋得通。
說到底,當覺得事情不對的時候,我們都是通過自我辯護來讓自己免受失調的痛苦,為了減少痛苦我們會維護自尊,以免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愚蠢、更容易犯錯。
那麼這種不經意的自我辯護會讓我們對現實進行扭曲,制約我們發現自身的錯誤,更別說糾正錯誤了。
而很多投資大師都能坦然面對自己錯誤。當有人問巴菲特在生意上犯過哪些錯誤時,巴菲特風趣地答道:“那要看你有多長時間聽我說了!”
於是,他就歷數自己投資的種種錯誤,滔滔不絕。再回過頭來看看巴菲特每年的致股東信,其中必有的內容,就是對自己在當年所犯的錯誤做自我檢討。
喬治·索羅斯認為他自己的優勢在於“有認錯的勇氣”。他說:
對於其他人,犯錯是羞恥之源。對我而言,認識到我的錯誤是我感到自豪的事。一旦我們意識到不完美的理解是人之常情,那麼就不會因犯錯而感到羞恥,而只是因未能及時糾正錯誤而感到羞恥。
索羅斯認為,他的真正快樂來自於發現了一個錯誤。他號稱成功“不是來自於猜測正確,而是來自於承認錯誤”。
約翰·鄧普頓坦誠,他所做的每三筆投資就有一筆是錯的,他也因此變得特別謙卑。
彼得·林奇承認,他曾經把40塊錢買進來的股票,在50塊的價位上賣掉,發現它漲到60塊,又趕緊買回。
在投資中犯錯是難免的,差別在於錯誤的級別不同。可以分為一般的錯誤,嚴重的錯誤,致命的錯誤,這三者之間的差異已經足夠導致財務結果的天差地別。
執迷不悟的嚴重錯誤可能導致致命的錯誤。根據二八法則,重點防範嚴重的錯誤,特別是致命的錯誤。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甚至是致命的錯誤,主要表現為:
1、上杠杆
巴菲特說:
在這個世界中,你確實不需要使用太多杠杆。如果你聰明,你不借錢也能賺到錢。在我的一生中,我從來沒有借過大錢。永遠也不會。
正如巴菲特說的,如果有一把左輪手槍,裏面可以裝一百萬發子彈,但裏面卻只裝了一發,然後讓他對著自己的頭開一槍,如果他沒死,就給他100萬美金,即使這樣,他也不會玩這個遊戲。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它也可以獲得足夠好的回報,缺乏能力的人動用它只會死得更快。使用杠杆是對財富的急切追求,往往欲速不達。2015年連續的千股跌停,很多中產投資者使用了杠杆,在股災中被強制平倉,一夜之間,多年打拼積累的財富瞬間清零。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建議動用杠杆。杠杆能夠放大盈利或虧損的幅度,但是它改變不了盈利或虧損的方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投資體系是不健全的,其虧損的概率要遠大於盈利的概率,使用杠杆的危險遠大於好處。
2、做空
如果有100萬,融券做空某股票,那麼可能發生的最大收益率就是100%,前提是做空的股票跌沒了,而做多的收益率是沒有上限的,因此不要永久的做空,除非不相信人類社會會向前進步。
做空需要遵循嚴謹的投資邏輯:既需要判斷正確,也需要預計到正確的結果會在一個限定的時間內出現。但遺憾的是,對的結果未必在所預期的時間發生。
做空+杠杆,是死得最快的一種組合。當一個人可以同時準確判斷“要發生什麼?何時發生”這兩個要素時,世界上的錢就都是他的了。
3、重倉一只股
重倉一只股,一旦看錯,其實最大的損失不是本金,而是巨大機會成本的喪失。因此,做好資金組合是很有必要的。
4、做錯大賺
在股市中最危險的事情莫過於用錯誤的方式賺到了錢。
大賺不是好事麼?
很多投資者搞不清什麼是能力所得,什麼是運氣使然。曾經的大賺,讓他們誤以為自己很有天賦、很精明,這也是“做錯大賺”迷惑人和危險的地方。
由於路徑依賴,人們習慣繼續用所謂的成功的經驗,即運用錯誤的方法繼續投資。而且因為信心的積累,人們還傾向於下更大的賭注,一旦在資金量大或年紀大時暴露出錯誤方法的漏洞,往往是最致命的。
在投資中,我們不能過分關注單次或幾次的結果,更不能沉迷於一次或幾次依賴於好運氣的成功,而忽視投資系統的建立和完善,甚至以結果為導向,用單次或幾次結果去否定和推翻投資系統,這就是科學決策最忌諱的偏見。
5、“這次不一樣”
這可能是投資歷史上最貴的一句話,無數慘痛的教訓都是來自於這種想法。如果沒有對歷史和大規律的瞭解及認識,就很容易被沖昏了頭腦。
多去研究一下投資的歷史,關鍵是真正理解價值從產生到發展、高潮再到毀滅的客觀規律。
6、對企業的成長性過於樂觀
投資者喜歡過度簡單化地將趨勢線性外推。他們總是假設任何現有趨勢都會繼續發展下去,或者至少保持下去。
比如許多所謂的成長股其實已經過了其成長的黃金時期,僅僅是基於過去的快速成長,投資者誤以為過去的高成長在未來仍可持續,依然享有高估值。
特別是低估了困境反轉的難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輕鬆實現業績反轉的,反而是大部分情況下,大部分企業是無法實現業績反轉的。
7、估值把控不嚴
一是只盯著股價,跌了很多就覺得估值很低了,漲了很多就覺得估值很高了;
二是在估值偏高的時候,股價下跌一點點就補倉,成本不能有效攤薄。而大幅下跌以後,股價已經低估的情況下,不敢在下跌過程中補倉攤薄成本,這是一種恐懼。
三是因為企業的成長性,盲目樂觀的認為高估值也會很快被消化,放低了估值的門檻。
人生是一場磨練,股市投資也是一種錘煉。積極學習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是讓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但是有的彎路是必須要親自走一走的,不然就沒有感同身受的領悟,比如正確投資心態的樹立、投資的獨立判斷、價值的分析、投資原則的執行、風險的防範、倉位的控制、及時的平倉止損等等。
看了聽了前人的經歷、經驗和教訓,自以為明白並充分理解,認為不會犯前人犯的錯誤,但真正等到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時,這些經驗教訓似乎蕩然無存,自己還是該怎樣就怎樣,照樣要犯別人已經犯過的錯誤,然後從錯誤中學習,總結過失和經驗,吃一塹長一智。
沒有人是天才,所謂的經驗、心得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投資教訓,這也是“虧損是最好的教科書”這句投資箴言的來歷。只有在熊市中才能夠使投資者切身感受到強烈的風險意識,並在暴風雨中鍛煉成長起來。
相信,任何經歷過熊市洗禮的投資者,都會在未來的投資路上走得更遠、更好,已經積攢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剩下的就是如何把這些經驗和教訓全部轉換為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