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從20萬賺到200億,投機之神
他是臺灣地區金融市場口耳相傳、卻從未親眼見證的傳奇。也有人形容,他是全臺灣唯一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金融交易者。他17歲隻身來到臺北,靠期貨交易起家,高峰時,持有的日元期貨部位占全球市場5%左右。與他相識多年的元大證券董事長賀鳴珩回憶:“當年親眼看著他的交易,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實在很罕見,他當然是臺灣在國際上一號重要人物。”
他就是黃毅雄,來自臺灣省雲林縣西螺鎮人,曾家庭破產而輟學打工,在轉戰期貨之前,三度進入股市才獲利而退,用的還是黑板下搶帽子的丐幫初級拳腳,而今,他在期貨市場施展武當派上乘武功,宛如東方不敗,其身家已達200多億,期間曲折耐人尋味。
臺灣地區《今週刊》採訪了這位“臺灣第一期貨大師”,相約鼻頭角海邊,一聊就是8個小時。話題從“臺股萬點”談起,黃毅雄一下子就把場景拉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從美國聯准會(美聯儲)歷任主席的性格差異,用前所未見的獨到角度,巧妙解讀了臺股萬點後市。撇開當下,他又回望自己戲劇性十足的一生,一步一步,將四十年金融操作的智慧、領悟,對我們傾囊相授……。
談經歷:辛酸往事不堪回首
黃毅雄來自西螺小鎮一個破產家庭,家有兄弟姊妹七人,父親很早就過世了,他的大哥畢業於臺大外文系,但排行最小的他卻因家庭經濟已拮据,讀到西螺初中的第二學期就繳不出學費。
休學後,他曾在家鄉做過釘無子西瓜棋的木箱等零工貼補家用,後來到西螺萬味香食品廠工作,17歲前一直留在西螺。
那段時間有說不完的辛酸故事。提起這些童年往事,已40歲的黃毅雄忍住往事不堪回首的心情說:“23歲以前的事,我實在說不出口!”
直到17歲他北上學做布料的生意,才開始累積了一筆錢。23歲時,他看到很多親戚朋友都在做股票,包括他的兄姐也都是股市的常客,他便開始踏入股市,同時也開始了他傳奇的生命。
一進股市,他便把做生意賺來的錢都賠了進去,只好把最後一個接來的活抵押出來還債,還了債後只剩20萬,家裏的人全都反對他再做股票,但黃毅雄還是無法忘懷股市,這回再投入的結果是:僅有的20萬只剩2萬元,還負債300萬元!“不但老婆對我完全死心,甚至自己也一度打開瓦斯想自殺。”黃毅雄說。
在離開股市一個月的冷靜思考後,他發現股市裏賺錢的就是那幾位,便虛心地向人請教如何在股市作戰。同時,他還開始大量閱讀書報,拿著僅有的二萬元又回到股市。開始做日內短線交易,每次一下單就開始保持警戒狀態,只要有賺一點就跑,黃毅雄自己苦笑的形容:跟乞丐一樣,只要有人施捨一點就滿足。他回想那三年在黑板下搶帽子的生活說:“我學到的是丐幫的武功。”
來源:臺灣《今週刊》
談風險:不要走鋼索, 記得要鋪鋼板
我會願意出來接受採訪,最想說的只有一件事情,投入金融市場,你一定要把風險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你們千萬不要造神,不要讓讀者誤會,以為在金融市場賺錢很容易;以我做的期貨交易來說,一萬個人,只有兩人能賺錢,這是千真萬確的統計數字,其他9998個人,都在賠錢。
黃毅雄說出他首次接受媒體深度專訪的先決條件,口氣溫和,但卻十足堅定,因為這是他在財富與風險之間翻騰求勝四十年後的最終心得。
不同於股票市場,期貨交易的杠杆更高、風險更惡,也因此,要像黃毅雄一樣,能在期貨市場大進大出、近四十年而屹立不倒,至少必須具備兩大先決條件:第一,對行情的多空趨勢判斷必須絕對精准;第二,要能與高張力的風險長期共處。
“你們當財經記者,寫了判斷錯誤的文章,還是有薪水可以領;我做期貨交易,一不小心判斷錯誤,老婆孩子都會沒飯吃啊!”這雖是採訪過程的一句玩笑話,卻也一語道破黃毅雄四十年金融交易人生的實況,富貴險中求,兩大關鍵不容一絲鬆動:行情判斷要准、風險管理要嚴。
今天,黃毅雄談他的人生智慧,就是先從風險談起。“很多人不知道,我這輩子一共經歷了八次的‘財富歸零’”走過這八個尋常人難以想像的生命低谷,他歸結自己的體悟,提出了對年輕人的第一個中肯建議:“天底下,真的不會有速成的財富!所以凡事不要求快;相反的,只求對!”
黃毅雄不諱言:“當年我投資期貨,就是想走一條速成的路,但你不能只看到成果,過程中,其實會付出很大、很大的代價。”黃毅雄不無遺憾的說,他之所以幾度財富歸零,回頭檢討,就是當時一心求快所致,“如果抱著一夜致富的心態投入金融交易,絕對不可能成功!因為你的研究一定不夠扎實。”不但如此,因為想要快速賺錢,甚至可能在研究不足的情況下,就重押自己的身家財富。
但黃毅雄話鋒一轉,論及自己的一生也有八次清償負債、重新獲得足夠財富的經驗。他說,“這代表人的一生中有許多次的成功機會。”如果年輕時“專注求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獲利方式,那麼,“只要把握生命中的幾次機會,就算一開始的進度比較慢,仍然會有成功的可能。”
另一個關於風險的人生體悟,則是“不要走鋼索,至少,你要設法鋪鋼板。”黃毅雄說。
所謂“走鋼索”,是指在操作時沒有設定足夠的安全邊際,白話的說,就是一心只想以小搏大。而“鋪鋼板”,是讓自己準備更多資金部位,不致因為市場上的一趟意外波動就墜落山谷,“狂風吹來時,你還可以蹲在鋼板上。”
“能走過鋼索的另一端,可得到好幾座城堡跟成群牛羊,但你未必走得過去;相反的,鋼板鋪起來比較耗材,只能得到一座小屋,但總是比較穩當。”
無論是“不求快、只求對”,或者是“鋪鋼板、不走鋼索”,黃毅雄的重點都在於風險管理,說到這裏,他解釋了自己一開始強調的“萬分之二”期貨交易致勝率,“這是千真萬確的數字。”原來,當年他在香港Dean Witter期貨公司下單時,公司資料就顯示,該公司全香港有近萬名期貨客戶,結算部位獲利者只有兩人,其一就是黃毅雄。
“坊間一堆教人投資股票、期貨的書,但真正能落實賺錢的人近乎沒有。你有沒有想過,到底背後是什麼原因?”黃毅雄認為,關鍵在於人格特質,你必須要有一些特質,才可能完成征戰金融市場所需要的修煉。“但這些人格特質,其實又與你的成長經驗有關。”接下來,黃毅雄就從一位交易者的心理素質,拆解他眼中最關鍵的成功要素 ──謙虛、堅毅、果決。
來源:臺灣《今週刊》
談自省:為了印證想法,自我辯論20年
市場上有許多人都在教你如何投資致富,但贏家還是只有少數,輸家永遠都是多數,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一套成功方法是可以完全複製在別人身上的。
我的方法之所以可行,因為這是“我的方法”,我的成長背景形塑了自己獨特的人格特質,才能善用這些操作方法。至於我的人格特質是什麼? 大概就是謙虛和堅毅。
黃毅雄坦言,他在期貨市場多次從零起步,依然能屹立,和他的人生曆練有極大關聯,其中,“謙虛”和“堅毅”,是他學會的重要人生課題。他是雲林西螺人,國中讀了幾個月就輟學打工,“我們少年時代,從來不敢怨天尤人。”黃毅雄說,少年時期種種艱辛的生活體驗,讓他認識“得道多助”的道理,“對人謙虛,才能得到人和;對事謙虛,才會不斷精進,也會在出手前做足準備。”
他強調,只有謙虛的自省,才有不斷精進的可能,“你可能無法想像,我為了印證總體經濟的變化,對未來經濟的影響,可以連續追蹤20年,比較我與國際輿論的看法,誰的對。”這種不斷自我辯證、自我挑戰的習慣,違反人性,也就需要過人的心性才能支撐,“這就是‘堅毅’的重要性。夠堅毅,才能堅持做辛苦的事,包括學習。”
經過40年無數戰役淬煉,黃毅雄認為,自己最大特色是果決,關鍵時刻出手絕不忐忑,遇到任何狀況,心裏早已訂好因應計畫,“就是拔劍、揮擊,沒有其他雜念。”
“出手果決”是外界觀察黃毅雄屢屢致勝的關鍵,但黃毅雄內心清楚,果決的前提,是謙虛的自省和堅毅的修煉,“再說一次,我是苦過來的人,是我當年的成長背景,造就了我的性格;如果你不夠謙虛、堅毅,踏入金融市場操作,就很危險。”
來源:臺灣《今週刊》
談修煉:全世界最簡單的事就是讀書
不管做什麼事情,要成功,就要累積足夠的知識量……;如果想要在金融操作的黃毅雄笑稱,“我是在踏入股票市場後,大約二十三歲,才真正開始大量閱讀。”除了買教科書自修,更大量閱報。“從事金融交易,你什麼學問都要學。”他說。
“宏觀經濟的各個層面中,股市對貨幣政策最敏感。”這是黃毅雄對資產價格多空判斷的準則,而這個結論,某種程度也是來自讀報所得。80年代初,經濟學家蔣碩傑、王作榮各自在報紙發表社論,辯論臺灣貨幣政策走向,這場“蔣王論戰”,成為黃毅雄理解貨幣政策、看透金融市場波動根源的重要參考。
不過,雖然強調“什麼都學”的重要性,但黃毅雄說,“其實,全世界最簡單的一件事,就是讀書。”只要肯花時間努力,就能學到足夠知識。
那麼,最難的事情是什麼?“賺錢啊!”黃毅雄接著解釋,要把知識換成財富,不是努力就能成,你需要的“是獨立思考能力!”
談思考:想像力是無限的,比學問更重要
金融性指數要從宏觀經濟去推敲,但要知道,經濟是人類的社會行為,經濟學不是定律科學……。所以你不但要有知識,還需要獨立思考,要將所有客觀條件與所學知識綜合消化。
黃毅雄非常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但他認為,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牽涉到你所累積的知識量、人生經驗,乃至於對人文素養的敏感度,往往無法言傳。曾經有人請他分享期貨操作的心路歷程,黃毅雄的回答是:“我的心路歷程,只有我自己才能體會。”
話雖如此,他還是提點了一個關於獨立思考的關鍵能力:想像力。“我很認同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想像力比學問更重要…。學問是有限的,想像力是無限的。”只有透過想像力的串聯,才有可能將看似互不相關的變數相互連結,用更宏觀且細緻的思考,歸納出別人還沒看見的趨勢方向。
關於黃毅雄“早一步看出趨勢”的案例,當年期貨公司營業員王鼎印象深刻,他回憶,在金融海嘯發生前一、兩年,黃毅雄就曾提醒寶來期貨公司的同仁,表示美國房市未來很有可能重挫,進而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當時黃毅雄建議,可以利用閒錢投資一些黃金,因為黃金在資產價格極度動盪時,不僅是實物、可以保值,而且與美元走勢恰好有對沖效果。
王鼎事後回想,雖然當時沒人真的因此買進黃金,但當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金融海嘯發生,他立即想起這位“先知”的建議。“他能從宏觀經濟的變化,遠遠領先大家看出危機的發生。”王鼎佩服地說。
較近期的案例,則是黃毅雄在2013年,日本宣佈祭出超寬鬆貨幣政策、推升日股激漲前,提早重押日股期貨。他回憶當時,並非單純從經濟數據推敲,而是看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企圖心,過程中,就包含了人文素養與歷史觀的綜合聯想。
對於這些外界稱奇的戰績,黃毅雄看得平淡,他說:“獨立思考、想像力的運用,當然是需要練習的,但我做的是期貨交易,對各種客觀數據的運用,往往是攸關性命的啊!”言下之意,對黃毅雄來說,發揮想像力或許可以天馬行空,但絕對沒有一絲絲的浪漫空間,這種常人難以想像、長時間的極端修煉,自然也是黃毅雄不斷強調思考邏輯難以言傳的原因。
談成敗:當以為成功了,就是失敗的開始
以前在這裏看海,顏色都是很清澈的藍,今天來,海的顏色有些灰濛濛的…。做期貨幾十年下來,我的眼睛出了點問題,如果你問我財富重不重要,我會說,我寧可換回自己的健康。
時間接近傍晚,鼻頭角海岸開始浮現橙色的夕陽餘暉,我們問他財富觀、人生觀,他望著寬闊的海面,若有所思地作了如上的回答。
我們又問:“那麼,從事期貨交易40年,認為自己是成功的嗎?”
“人的一生,真的沒有所謂的成功,因為你必須不斷追求進步。”黃毅雄表示,在金融市場征戰愈久,愈會感覺要進步的空間還很大,“知識、性格、判斷力…,在每一個部分,彷彿都還有無止境的成長空間。”
他說,自己是個有熱忱的人,這是他能在八次財富歸零之後成功再起的原因,但,這份熱忱並非是為了賺到更多財富,而是為了一種自我成長的渴望,一種對於自我能力印證的熱情。
“當你以為成功了、有了一種滿足感,這就是追求進步的最大障礙,也是失敗的開始。停止進步,這是最危險的,不只是做金融交易,做任何事業都是一樣的道理。”他緩緩地說。
後記
被喻為臺灣地區金融史上的一代投機大師,自詡“獨孤劍客”的黃毅雄,整場訪談間,花在談論風險的時間,竟然遠多過操作期貨。問黃毅雄,為何非要提醒投資人,控制風險的重要?
他想了想,緩緩的說:“許多人心存僥倖、投資股票、期貨不慎,歷年來一再發生悲劇,每次見到報導,都讓我格外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