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一個大師的成長/麥克凱的交易心

image.png

  蘭迪·麥克凱從1972年5月開始操作自己的外匯期貨交易,開端不錯。2000美元的帳戶在第一年底增長到7萬美元,以後連年贏利,直到1986年才首次出現年度虧損。而這之前的連續七年間,他每年都為自己的帳戶賺進百萬美元以上的利潤。在他20年的交易生涯中,18個年頭是贏利年。1982年起他還為好友代理,其中兩個戶頭均已從最初的1萬美元象滾雪球一樣超過了百萬元的水準。

  麥克凱除了擁有成功的交易者所表現出的紀律性和交易技術以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市場觀點。他在大學主修心理學,使他判斷市場和操作交易時帶有心理醫生的眼光。

  麥克凱在大學主修的課程旨在培養診所心理醫生。學習期間他更喜歡玩橋牌之類的智力遊戲。學習的同時,他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打工,擔任跑單員。出入市場的兩年中,他發現了市場中許多的心理現象,價格在參加交易的人們的心態基礎上變動。他從市場中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諸如焦慮、貪婪、恐懼等心理,並懷著極大的興趣觀察客戶們心態的變化過程,觀察他們的情緒如何轉換成指令單並最終進入市場形成價格運動。他對這種遊戲逐漸著了迷。

  當他的哥哥給他提供機會時,他欣然接受,於1972年進入交易場,並且幾乎連年贏利。 1976年的一次交易使麥克凱跨入一個新階段。英國政府為了避免英鎊走強而出現進口數量增加的局面,宣佈將不會允許英鎊升值超過1.72美元的水準。當時英鎊兌美元在1.65上下。政府聲明發表之後,英鎊沒有下跌,反而迅速攀上1.72美元,然後滑落到1.68,在反彈上1.72。每次上到1.72就會回落,但跌幅越來越窄,後來僅僅在1.72線下狹窄的價位區間交易。麥克凱認識的每個人幾乎都認為此時正是賣空英鎊的好機會,風險近似於零,因為英國政府決不會放任英鎊漲過1.72美元的界限。但麥克凱不這樣想。他認為政府公佈利空消息而市場不跌反升,表明英鎊現時定有巨大需求,而此時可能是百年不遇的進貨良機,或可造就一生的重大轉折。在這之前麥克凱一次最多交易三、四十張合約,而這次,他買進二百張。雖然從分析上看,麥克凱信心十足,但他的持倉比往常大幾倍,又令他心神不安。入市後,他與市場保持經常聯繫,有時夜間醒來也撥通電話詢問報價。

  一天早上,他聽到電話那邊報出1.7250的價格,居然不敢相信。確認無誤後,他興奮異常,立即通知哥哥及朋友這個好消息。麥克凱信心大增,又買進更多合約。三、四個月後,英鎊升上1.90美元的水準。他認為1.90將成為心理關口,而且1.90也是在圖表上的一個重要阻擋價位。麥克凱在此價位欣然出清存貨,自己贏利130萬美元。此前他的最大盈利不過10萬,更重要的是他已上升到百張合約級的交易者。

  麥克凱從一開始就有自己的目標,即儘快成為一名大交易者。因為當時的交易太容易獲利了,但肯定不會永遠如此,總有一天從市場贏利要付出更艱辛的勞動。事實證明麥克凱確有先見之明,80年代的市場開始變得複雜了。70年代的高通脹導致價格的大幅變動,並吸引眾多投資者參與其中。而80年代通脹率趨低的走勢預示著較少的大幅運動。那些實際發生的價格波動一波三折,難以捉摸。同時,多數的價格運動均向下行走,投機大眾習慣作多頭,便紛紛退出市場,只剩下那些更專業的交易者們互相殘殺,難度自然加大了。不單單交易難度增加,交易方式也有所改變。70年代的價格運動巨大而明顯,交易者只要跳上趨勢戰車就可穩操勝券,時機抉擇的重要性較小。80年代中僅僅跟隨趨勢就能賺錢的機會少了,交易者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出入市場時機的選擇上。麥克凱認為,在70年代,交易成功中預測後市占90%的重要地位,具體操作占10%;而80年代中,預測占25%,操作占75%。

  麥克凱基本上是一位技術型的交易者,基本分析只對他的大勢交易策略起著協助精確化的作用。他運用基本分析並非在常規意義上直接用來分析市場,而是觀察市場如何對基本面消息作出反應。交易操作和自我監控上,他也有自己的體驗。

  1979年的黃金大漲勢與麥克凱擦肩而過。他焦慮萬分,一方面錯失了歷史上最劇烈的價格運動,另一方面他存在銀行的現金飛速貶值。麥克凱情緒沮喪,每天都在想,如果昨天買了就好了。最後他忍不住買了50張合約,第二天黃金低開150美元,麥克凱損失75萬美元。但是精神折磨結束了,他的心情好多了。加入市場的頭十年中,麥克凱還是對錯過一次交易良機耿耿於懷,後來逐漸變得更成熟,不再有那種感覺了。他學會了要對自己正在交易的市場運動更加關注,而不是去關注自己未參與的市場。

  麥克凱從一開始交易便非常成功,他認為原因在於他對自己過去的交易戰例常常回顧、分析,並在現時交易中應用以往經驗來辨別哪些交易可能演變成虧損的交易,及時採取措施中止或避免可能失敗的交易。他從不讓虧損的交易失去控制,相反,他有效地限制虧損占資產的比例,確保連續虧損二、三十次也不會因帳戶資金短缺而被逐出場外。他正常的交易計畫承擔資金5~10%的虧損,一旦虧損產生,下一次交易他會把限制降到4%,再失再降至2%。如果一再賠錢,他會一直減小他的交易規模。處於巔峰狀態時,他可以一次買賣3000張合約,低谷中他可能只做10張合約的交易。

  他認為根據自己的狀態調整交易規模是他成功的要素之一。他實際上是把自己也當作一種趨勢來分析。他說,當交易順手時,交易者心態良好,判斷、操作品質較佳;當交易不利時,交易者往往開始產生主觀願望,這時他們不是參加他們認為可行的交易,而是做他們希望可行的交易。為了從不利的頭腦狀態中走出來,唯一的途徑就是通過贏利,當然這時的規模不宜過大。麥克凱進一步分析自己的性格同交易方式之間的協調關係。他幼年時受環境和教育作用,相當保守。成年後打工掙錢,自己養活自己,獲得自由,變得更象一個冒險家。他的交易風格融合了他性格中對立的兩個傾向。他保留自己性格中的冒險傾向,用於交易;同時保留性格中的保守傾向,用於資金管理。他的資金管理技術相當保守,從不用任何帳戶上的全部資金去冒險。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並不必然導向交易的成功或失敗,關鍵在於他是否從眾多的交易方式中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種。交易者若要尋求成功,就要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