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外匯交易員創富史 --- 12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交易员_Followme交易社区

  一位曾經活躍在華爾街的交易員前不久在上海與投資者分享了他短時間財富翻一萬倍的經歷——最初到紐約時只有從信用卡套現的400美元,12個月後已經成為一名很出色的交易員,並從外匯投資中賺到數百萬美元。

  交易員這個職業最近出鏡率挺高,你可以看看最近“倫敦鯨”或者是Libor操縱案的消息。

  這樣直接掌控大量資金的人生,讓人感覺肯定少不了波瀾起伏,當然這種起伏不僅限於巨虧或是舞弊之類的消息。他們創造財富的速度,不論是為公司還是為個人,也很叫人驚歎。

  一位華爾街前交易員前不久在上海與投資者分享了他短時間財富翻1萬倍的經歷——最初到紐約時只有從信用卡套現的400美元,12個月後已經成為一名很出色的交易員,並從外匯投資中賺到數百萬美元。

  華爾街一年翻身仗

  現任美國漢普敦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的李統毅,在華爾街的成就從外匯交易開始。自1998年到2003年,他一直是全職交易員,在紐約高峰期的月交易量是20億美元。

  這個馬來西亞人在海邊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中學時期隻身到澳大利亞一邊打工一邊求學,後來因為失戀放棄了墨爾本的大學選擇了英國的一個小鎮,畢業後立馬就飛去了一心嚮往的華爾街。

  李統毅說,華爾街象徵著一種拼搏的精神,雖然最初他對那條街的印象是“啊,原來這麼小”。

  他開始在紐約的生活很艱難,甚至不知道第二天自己會睡在哪里,在做了包括餐廳服務員、比薩外賣員及圖書推銷員等許多雜事後,他終於被一家小的證券經紀公司接納,月薪1250美元,其中大約一半付了房租。

  為了生存,李統毅去應聘了一份兼 職——華爾街一家公司的夜班外匯交易員,工作時間是晚上7點半到12點,為此他得帶著牙刷去上班。

  交易員工作開始並不算順利,最早李統毅為幾個客戶管理共20萬美元,一次他做多瑞士法郎,並固執地在瑞郎下跌中不斷買入,結果損失了帳戶金額的大約一半。這一天的交易發生在週五,於是他過了相當糟糕的一個週末,即使到動物園散心,失落的情緒也揮之不去。

  經過那一次的損失,他覺得交易之前必須想好自己能接受虧多少,也就是說設一個止損點,在有了一些積蓄之後,李統毅用自己的1.5萬美元開了一個外匯帳戶,儘管他在自己的書裏說,投資外匯的起步至少是5萬美元。

  外匯交易是有杠杆的,這也是炒匯能短期內積累大量收益的原因,如果用100倍的杠杆,即1000美元可以撬動價值10萬美元的合約,收益將放大100倍,然而損失也是一樣,如果帳戶資金很小杠杆又放得很大,錢很可能會像被丟進馬桶那樣沖走。

  虧損意味著生活將沒有保障,因此他非常小心地使用杠杆,並保持不動用帳戶裏的全部資金,以及為自己制定好盈虧計畫。雖然這個小賬戶有點出師不利,但那一個月,也就是李統毅到紐約的第五個月,最終為自己贏得了38%的收益。小有所成之後,他的同事也湊了些錢交給他打理,帳戶慢慢變得龐大了起來,但他提醒自己,不要過度交易。

  他熱衷於在交易前制定計畫,因為現實中並不是每一手交易都能賺錢,在開始交易前要知道自己的入場價、出場價、止損點及止盈點。

  在第11個月,李統毅的帳戶裏有750萬美元,但僅動用其中的25%,按照100倍的杠杆可以買入10萬美金的合約共1875手,他希望能在那時的歐元對美元行情裏每手賺150點,於是為自己制定了買賣價格,最終成功賺到近300萬美元,並得到其中的一半作為分紅。

  李統毅在日元的交易上有不錯的成績,在2001~2002年,美元對日元在100~110波動,這期間他低買高賣賺了不少。不過他認為做交易的人不能對某種貨幣有偏執,每一個貨幣每一個市場都是有機會的。

  紀律決定投資成敗

  交易員的年齡一般不會超過40歲,職業生涯不算長。李統毅已經慢慢地從全職交易員逐步退居管理層,現在他主要負責融資和財富管理,在中國、美國、南美以及東南亞這些地區到處跑。但他並未完全放棄外匯,如他所說“交易一直在我的血脈裏”。

  李統毅所說的作為交易員的經驗,聽起來似乎與別人沒什麼不同,謹慎、克制、執行以及止損,但當被問到做外匯交易是否需要天賦,他堅持說勤奮還是大部分的,或許還得加上興趣和承受能力。

  前面的數據成績並不能概括交易員的人生,外匯交易幾乎是24小時的,這意味著外匯交易員需要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坐在電腦螢幕前,守候著匯率的走勢以及搜集各種消息,吃飯或者上廁所都可能錯失交易機會。

  交易會佔用很多時間,這可能讓交易員的生活非常單調。有個曾做過交易員的證券分析師就告訴過記者,交易員是生活非常無聊的一幫人,基本上一天到晚都掛在網上。

  “我當交易員的時候,沒生活。” 李統毅說。

  交易的前兩年,他每天都要花近16個小時盯著螢幕。那時候的交易員輪班上崗,分成三班制,淩晨、 早上、 下午,看公司分配,到了公司之後,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收集數據,會有很多數據等著他,比如必須知道當天希臘暴動結束了沒有,明天誰當總統,美聯儲又要加息還是減息,人民幣升值或貶值,GDP、CPI、PPI……看完數據之後,才能做計畫、做交易,三件事經常要同時進行,滾動式地收集資訊、更改計畫,進行交易。

  李統毅還強調了紀律和計畫。他曾為自己製作了非常細緻的交易時間表,包括幾點起床及上廁所,他認為紀律是投資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儘管如今已經不是職業炒家,但守時的習慣依然保留了下來,他自豪地形容自己的時間觀念就像個德國人。

  不僅如此,休息日對交易員來說也是件奢侈的事,比如記者常常聯繫的一個銀行交易員,假日也總是會在辦公室加班搜集資料。他們賺錢一點都不輕鬆,李統毅也這麼說,做交易員的時候,週末他和他的同事有時從晚上9點到次日淩晨6點一直在討論市場行情。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李統毅說,他小時候就想著要賺大錢,但一定要很努力才能達成目的。不過他的想法也在發生變化,“我覺得不同的年齡段做不同的事情,年輕的時候什麼都可以做,現在不能用健康換錢。”

  他現在已經不用刻意守著交易了,他認為那些從各種媒體看來紛繁的指標和數據有時可能會加大犯錯的機會,但接收各種資訊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不論用哪種方法操作,基本面——諸如中國的“十八大”、歐債危機的進展以及奧巴馬能否連任,這些事必須知道。

  回想當初,李統毅覺得第一份股市分析師的工作讓他在以後的日子裏受益良多,因為分析工作讓他接觸了大量的資料和資訊,與那些入行就專做外匯投資的人相比,他的知識面更為廣闊。

  另外,興趣和承受能力應該也是交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李統毅提到,他從小就特別喜歡經濟,在中學的時候上經濟課都是第一;另外,承受能力很重要,在市場上肯定要虧錢,沒有承受能力可能很早就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