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股神”巴菲特 5歲創造的賺錢
天性是魂,守著它就是神——五歲開始發財的投資大亨沃倫·巴菲特
你見過5歲的商人嗎?不要以為這是擺噱頭,千真萬確,美國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就是。當然,嚴格地說,5歲的巴菲特還只是個擺攤的小販。
沃倫·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國西部一個叫做奧馬哈的小城。他出生的時候,正是家裏最困難的幾年。父親霍華德·巴菲特因為投資股票而血本無歸,家裏生活非常拮据,為了省下一點咖啡錢,母親甚至不去參加她教堂朋友的聚會。
在苦難的生活中,巴菲特作為父母的惟一男孩,顯示出超乎年齡的謹慎。他甚至在學走路的時候就如此,他總是彎著膝蓋,仿佛這樣就可以保證不會摔得太慘。在隨母親去教堂時,姐姐總是到處亂跑以至於走丟了,而他總是老老實實地坐在母親身邊,用計算宗教作曲家們的生卒年限來打發時間。
巴菲特自小就覺得數字是非常有趣的東西,並顯示了超常的數字記憶能力。他能整個下午和小夥伴拉塞爾一起,記錄街道上來來往往的汽車牌照號碼。天色已晚,他們又開始重複自認為有趣的遊戲:拉塞爾在一本大書上讀出一大堆城市名稱,而巴菲特就迅速地逐個報出城市的人口數量。
看著父母每天為衣食犯愁,5歲的巴菲特產生了一個執著的願望:他要成為一個非常非常富有的人。
那年,巴菲特在家外面的過道上擺了個小攤,向過往的人兜售口香糖。後來,他改為在繁華市區賣檸檬汁。難得的是,他並不是掙錢來花的,而是開始積聚財富。
7歲的時候,巴菲特因為盲腸炎住進醫院並手術。在病痛中,他拿著鉛筆在紙上寫下許多數字。他告訴護士,這些數字代表著他未來的財產:雖然我現在沒有太多的錢,但是總有一天,我會很富有。我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報紙上的。一個7歲的孩子,用對金錢的夢想支撐著挨過被疾病折磨的痛苦。
9歲的時候,巴菲特和拉塞爾在加油站的門口數著蘇打水機器裏出來的瓶蓋數,並把它們運走,儲存在巴菲特家的地下室裏。這可不是9歲少年的無聊舉動,他們是在做市場調查。他們想知道,哪一種飲料的銷售量最大。
他還到高爾夫球場上尋找用過的但可以再用的高爾夫球,細心地把它們按照牌子和價格整理出來,再發給鄰居去賣,然後他從鄰居那裏提成。巴菲特還和一個夥伴在公園裏建了高爾夫球亭,生意很是紅火了一段。
巴菲特和拉塞爾還當過高爾夫球場的球童,每月能掙3美元的報酬。
晚上,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車流和人流,巴菲特會說:要是有辦法從他們身上賺點錢就好了。不賺這些人的錢太可惜了!
拉塞爾的母親曾向巴菲特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想賺那麼多錢?這個孩子回答: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錢,我覺得賺錢並看著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少年時代的巴菲特有一本愛不釋手的書---《賺到1000美元的1000招》,這本書用一些白手起家的故事來激發人們創造財富的欲望。巴菲特沉醉於創業成功者的故事裏,想像著自己未來的成功景象:站在一座金山旁邊,自己顯得多麼渺小。他牢記書中的教誨:開始,立即行動,不論選擇什麼,千萬不要等待。
13歲那年,巴菲特成了《華盛頓 郵報》的發行員,並因此成了納稅人。但除此之外,巴菲特一點也不開心,他在學校成績一般,還時常給老師惹點麻煩。在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出走後,巴菲特開始聽話和用功了。他學習成績提高了,送報的路線也拓展了許多。他每天早上要送500份報紙,這需要在5:20分前就離開家。偶爾當他病倒時,母親利拉就幫他去送報,但她從來不要巴菲特的錢:他的積攢是他的一切,你根本不敢去碰他裝錢的那個抽屜,每一分錢都必須好好地呆在那裏。
這時的巴菲特就顯示出了和他的年齡不相稱的商業頭腦,他制定了最高效率的送報路線,而且還在送報的時候兜售雜誌。為了防止讀者賴賬帶來的損失,他免費給電梯間的女孩送報,這樣一旦有人要搬走,女孩就會向巴菲特提供消息。巴菲特很快就把送報做成了大生意,他每月可以掙到175美元。到1945年,14歲的巴菲特就把00美元投資到了一塊40英畝的土地上。
到高年級的時候,巴菲特和善於機械修理的好朋友丹利開始在理發店裏設置彈子機,他們和理髮店的老闆五五分成,生意非常好,市場不斷擴大。但是,巴菲特並沒有被利潤衝昏頭腦,他總是很冷靜地在較為偏僻的地方選址,以防地痞流氓控制他們的生意。
父親堅持要巴菲特到賓州沃頓商學院讀書,但巴菲特認為那是浪費時間,自己已經掙了5000多美元,讀了大約100本商業書籍,還要學什麼呢?但是父命難違,他還是到了沃頓。巴菲特對沃頓極為厭倦,他認為他懂得的比教授們都多,教授們雖然有著成套完美的理論,但對如何真正賺錢卻一無所知。巴菲特在學校裏不能安心上課,而是在費城的股票交易所裏耗費了許多時間。確實,在沃頓沒什麼東西可教巴菲特。
1949年夏天,巴菲特離開了沃頓,到內布拉斯加大學去讀書。實際上,巴菲特在內布拉斯加大學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學生,他一邊幹著全時的工作,一邊打橋牌,一邊卻拿到了學業成績A。他的積蓄也有了9800美元。
後來,沃倫·巴菲特成為美國一個神話般的人物。和歷史上同時代的大富豪比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卡內基,還有後來的軟體大王比爾·蓋茨相比,巴菲特不同凡響,其他人的財富都是來自一個產品或者發明,而巴菲特卻是個純粹的投資商。他從事股票和企業投資,迄今已經積累了166億美元的財富,並成為美國投資業和企業的公共導師。
這真是個奇跡!在市場專家、華爾街經紀人們看來,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為了參悟巴菲特成功的奧妙,人們每年一次蜂擁到小城奧馬哈,像聖徒朝聖一樣去聆聽巴菲特的教誨,把他的著作視為《聖經》,像念經 文一樣背誦他的格言。但是,比爾·蓋茨一語打破了人們的幻想:只將沃倫大量的格言記在心是遠遠不夠的,雖然沃倫大量的格言值得記下來。
巴菲特5歲就開始做發財的夢,但是他並不把獲取金錢看做最終的目標,他喜歡看著錢的數量增加,但絕不貪戀錢財。他的遺囑就是這個觀點的最好印證。在遺囑中,他把個人財產的99%捐給慈善機構,只把為數不多的1%留給自己的孩子。他解釋說: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有足夠的錢去幹他們想幹的事情,而不是因為有太多的錢而什麼也不幹。
人是有天性的。所謂天性,除了我們今天還無法瞭解、又一定存在的遺傳因素,主要是小時候由家庭等外在條件影響形成的興趣和愛好。這種天性人人都有,只是我們許多家長沒有注意並加以培養。所以,有心理學家說,5歲之前人人是天才。可惜,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天性,也就是天才,都被扼殺了。從心理學的角度講,5歲之前如果細心發現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創造條件給予引導,那麼,孩子的天性即天才就會得到開發,孩子就會表現出超長的特質來。這會為其一生打下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幸運的是,巴菲特的父母,尤其是他母親沒有管束他的天性,而是隨他而去,任其發展,所以巴菲特才造就了後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