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再讀達裏奧《原則》

最近在做一個十本投資聖經的深度解讀,在解讀完了《窮查理寶典》和《滾雪球》之後,這兩天我開始重讀《原則》。

  在《原則》這本書上,我也許是中文世界裏花時間精力最多的人。我曾經輸出了數十萬字的《原則》筆記,曾經在高校、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創業者社群等多個場合分享《原則》,並且把500餘條原則條文重新編碼為“進化十二環”,朋友們也戲稱我為《原則》中文版解讀第一人。

  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我也收到了非常多積極的回饋,看到很多積極的改變在不同的人身上發生,這些都成為我持續前行的動力。

  但是我要說的是,此次重讀《原則》,我依然有很大收穫(其實這一遍還沒讀完)。

  比如達裏奧在描述自己出版《原則》的初衷時,寫了這樣一段話:

  從20世紀90年代起,我開始認識到大多數人都有一定的情緒障礙,不願坦率地面對自身的問題和弱點。

  他們不願直面撲朔迷離的形勢和艱難的挑戰,在遇到這些情況時,人們通常會覺得不舒服。兼具常識、創造性和主動尋求改變等個性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幾乎所有人都需要他人幫助才能達到這個境界。於是我寫下這些原則及其背後的邏輯,並與別人分享。

  今天收盤後跟團隊喝茶聊天,我就把上面這段話朗讀了一遍。我們整個團隊在2018年用了一整年來學習拆解和實踐《原則》,到現在為止有兩年多的時間了。我也邀請他們回顧一下,學習《原則》之後,到底自己有什麼樣的收穫。

  虛竹先發言,他說已經放棄了。這個說法引起了我的興趣,我說,你詳細說說看。

  他說,我已經放棄了要求自己成為一個聖人,如果每一條原則都要求自己做到,發現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寧願把重要的東西都交給量化交給代碼去執行,自己還是做一個凡人,做一個有個七情六欲的正常人。

  我說,這是個有趣的視角。就像馮柳說的,他說自己其實是一個情緒很容易衝動的人,而他選擇的方法不是壓抑自己的衝動,反而是照顧自己的衝動,心動即行動

  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對自己性情的一種放縱,但事實上不要忘記一個大前提,這是在嚴格的選股規則的保護之下的心動即行動。

  比如他舉過的一個例子,他認為一個股票在8~10塊錢是一個有價值的,可買的區間。當股價落入這個區間,他心中只要想買他就會買,這叫心動即行動。

  但是,請注意前期是在這個區間之內。我說,這就好比有一個草原,這個草原是有籬笆有邊界的,在邊界之內你可以放縱自己的動物性,去盡情地馳騁去奔跑,沒關係,因為是在邊界之內的。

  我們顯然無法要求自己成為一個面面俱到的聖人。這個時候,首先要確保自己在理性的大框架之下,也就是說確保那片草原是有邊界有柵欄的,在這個理性的大框架之下,如果有一些小小的衝動,小小的心動即行動就讓它去,可以滿足這些小小的衝動。

  事實上,這些情緒的釋放,這些衝動的滿足,反而有助於自己在更大的框架下保持理性。想像一下,如果處處壓抑自己,反而可能某一天憋不住了犯一個大錯。

  這是虛竹的收穫,他選擇了在保持理性的大框架下,去適當地滿足自己感性的部分,可能是情緒化的部分,可能是衝動的部分。

  令狐沖說,他覺得原則最核心的部分是科學和理性,這是內核。比如說,在恐懼的時候,怎樣用理性去面對自己的恐懼。以前恐懼的時候可能就不敢買入,那現在恐懼的時候能夠更理性地看待,能夠更勇敢地行動。

  我說,科學和理性的確正是達裏奧有整套原則體系的最內核的部分。令狐沖還提到,他覺得哲學的部分離自己比較遠,目前還是先從具體的策略和方法 論入手,等策略方法搞得更成熟了,再去想哲學。

  我說,這倒不一定。事實上不管我們在投資中做策略,還是在生活中處理問題,最根本的東西仍然是智慧。如果我們的智慧能夠增長,就能夠讓我們的一切決策和行為都變得更好。智慧的增長是根本,它會促進我們在任何領域的提高。

  對哲學的學習,對心性的修煉,都是在增長智慧。所以哲學和具體的方法 論,不是一個先後順序,而是一個互相促進的回饋回路。

  兩者都很重要,齊頭並進是最佳狀態。

  這個時候,韋小寶提到很有意思的一點。他說,學習《原則》之後,這兩年自己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以前自己情緒上來的時候做了就做了,不會有事後的覺察。但現在在情緒起來的那一刻,也許依然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性在走,但是事後會有一個念頭生起,去反思剛才自己那樣處理,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方法。

  我說,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事後有一念覺察,這就是進化的一個入口。

  當然他也提到,在情緒升起的那一刻就去改變是非常困難。我說,這很正常,因為人的習性是根深蒂固的,情緒的力量遠遠大於理性,這是人性中 共通的部分。

  我說,處理情緒是需要方法的,不是說用蠻力就能做到。我推薦給他一個非常管用的方法,就是打標籤。

  不管你內心升起什麼樣的情緒,可能你是突然憤怒了,可能是突然抑鬱了,可能是突然悲傷了。沒關係,接納這個情緒,同時給它打一個標籤,在內心告訴自己,我憤怒了,我悲傷了,等等。當這個標籤打上去之後,你跟情緒之間就有了一個距離。

  比如說以前暴跌的時候人會非常恐懼,這個時候你可以打一個標籤——我發現我自己正在恐懼。當這個標籤打上去的時候,你跟恐懼之間就有了一個距離。當這個距離越來越遠,恐懼就不再能夠裹挾你。當你和情緒之間有了一個距離,這個空間之中,智慧就能夠升起。你做的決策就能夠有更高的品質。

  這是來自於正念的一個非常好用的修行技巧,在這裏也推薦給你。

  最後我也簡單談了一下學習《原則》這兩年來自己的感受。

  就像我在昨天的專欄中寫到的,磨練並不一定會帶來成長,有些人在股市20年了,也只是一個20年的老韭菜而已,並沒有得到成長。

  人生中的痛苦是難免的,但最糟糕的情況是痛了白痛(遺憾的是很多人就處於這樣的狀態)。達裏奧的整套原則系統其實就是讓我們痛了不白痛,讓我們在經歷痛苦之後能夠摘到進化的果實,能夠在反思中不斷的成長和進步。

  除此之外,還有同樣重要的一點,我在昨天專欄中也寫到了,就是在反思的同時,還要保持對自己的一份溫柔和接納。一方面我們在不斷地磨練自己,讓自己進化和成長,同時我們還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狀態,讓自己的狀態不在這個過程中磨損。

  達裏奧的原則體系,就是一整套科學的,理性的,系統化磨練自己的方法 論。它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當然小小的遺憾是,達裏奧在原著中沒有強調對自己狀態的保護,如何在進化的過程中避免狀態的磨損。如果把這一點加上,整個進化體系就會陰陽平衡,更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