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打桌球VS擲骰子/投資決策越連

 投資決策的過程就像打桌球,思考怎麼讓下一杆容易打,才是一個真正投資高手的思維方式。

  1 投資和打桌球

  上周五下午收盤後,和小夥伴們喝茶聊天,談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關於投資,我想到了一個很妙的隱喻——打桌球。一個桌球高手和菜鳥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呢?如果你打過桌球,應該會知道,一個剛入門的選手,滿腦子想的是怎麼用白色的母球把眼前這個球打進洞。但是高手除了把這一杆打好,一定會考慮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要把母球停到合適的位置上。

  所以桌球中有的技巧叫追杆,就是把球打進洞之後,母球會跟著那個球往前走一段。有的技巧叫退杆,就是把球打進洞母球會退回原來的位置,為什麼要這麼去打?那是因為母球停留的位置,會決定下一杆是否好打。

  真正的高手從來不是把困難的球打好,而是儘量創造條件讓自己打容易的球,讓下一杆容易打。

  這背後的底層邏輯是,因為桌球是一個連續決策的過程,就是說這一杆的品質會影響到下一杆的品質,這一杆的果會成為下一杆的因。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做每一個決策必須要考慮到下一步。類似的過程,比如下棋,我們知道高手是能夠看兩步三步甚至更遠,因為下棋也是連續決策的過程。

  2 交易的獨 立性

  當我跟小夥伴們分享了這個隱喻之後,有夥伴提了一個問題,他說,他認為投資不是連續決策,而是獨 立決策的過程(提問題的這個小夥伴是做CTA策略的,主要是寫程式讓機器去做交易)。

  他說,當我們把策略寫到機器裏面,按信號做就可以了。該開倉就開倉,該平倉就平倉,每一個決策其實是獨 立的,它只取決於當前市場的情況(比如突破20日均線就執行買入),而不受到上一個決策的影響。這聽起來似乎也有道理。

  我們就此展開了討論。

  我們知道最經典的獨 立決策的過程就是擲骰子,每一次擲骰子,都不會受到上一次結果的影響。那麼投資決策的過程真的是這樣嗎?

  然而,現實世界的觀察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

  舉個例子,我的計畫是等A公司股價跌到200元,就滿倉買入。現在想像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A公司真的跌到了200元,那天我按計畫滿倉買入了,一年之後,股價漲到了500元,皆大歡喜。

  另一種情況是,A公司跌到200元那天,我正好有事出去了,沒有來得及買入。等我回來一看,A公司股價已經到了210元,而且後面就沒有再跌到200元的位置,我就沒有再買入。不久之後我通過分析買了B公司,結果一年之後,反而還虧了錢。

  上面這樣的情況是現實投資中經常發生的,我們做的每一個決策,都跟上一個決策有關,它們之間不是獨 立的。

  獨 立決策意味著,今天我做了一個決策,要買A公司,那麼不管我此前持有的是什麼,都不影響我今天的決策,以及買入A公司的行為。也就是說,哪怕我錯過了200元的價格,也應該果斷在210元買入A公司。

  很顯然,獨 立決策的過程,結果會更加穩定。而連續決策的過程,是一連串函數的疊加,受到起點的干擾很大,可能差之毫釐謬以千裏,結果很不穩定。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的投資決策變得非獨 立了呢?

  在這個例子中,是因為我們設置的買入條件,是一個點的觸發條件,而不是一個狀態觸發條件。

  價格跌到200元,是時空中一個精確的點,一旦錯過了這個點,買入條件就消失了,導致買入的必然性沒有了。

  如果我們在做交易計畫的時候換一個條件,是價格跌破200元之後,重新回到200元上方就執行買入。你發現沒有,這個條件就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可以長期持續的狀態。那麼,即使我們錯過了一個時點,依然可以在晚一點執行買入。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要想投資決策獨 立化,儘量不要設買入的精確點,而要設定買入狀態。賣出也是同樣的道理。

  按狀態來交易,而不是按點交易。

  3 無法避免的客觀約束

  還有其他的情況,會導致我們的投資決策變得非獨 立化。

  比如說,一個基金產品的清盤線是0.9元,如果前面的回撤導致淨值到了0.92元,還差兩分錢就要清盤了。你能說,不會影響你的下一個決策嗎?你勢必要把倉位降低,再小心翼翼的儘量去把安全墊做回來。很明顯前面的決策的果,造成了後面決策的因,它是非連續的過程。

  這裏面發生了什麼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面臨著現實世界的硬約束。

  比如說,產品的清盤線是0.9元,這就是個硬約束,在這個硬約束之下,本來可能獨 立的投資決策,就變成了非獨 立。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價值投資者最痛的經驗是什麼?就是在股市大幅下跌,產品淨值大幅回撤的時候。這個時候很多股票跌成了白菜價,應該大舉買入,但是客戶受不了,要求贖回。結果造成這個時候不但不能買入,還要被迫在低位減倉。這就好像眼睜睜的看著街上有金子,但是撿不到,甚至還有割肉。

  客戶受不了太大的波動,客戶要贖回,這也是現實世界中資產管理人面臨的一個硬約束,而這個硬約束就會反過來倒逼他的行為,使得他的投資決策過程變成連續決策。

  而這裏要提一下高明的巴菲特老爺子。他最高明的地方還不是他的選股能力,而是他的頂層設計。他把投資的主體做成了上市公司伯克希爾,而不是做了一家基金公司。因此拿到了長期的便宜的錢,不會面臨客戶的贖回壓力。所以他才能夠在屢次暴跌中有錢抄底,而不用疲於應對客戶的贖回,這才是他真正最高明之處。

  4 尊重現實

  再比如說,趨勢投資理念的人,按道理很簡單,就是價格突破趨勢線就買入,跌破趨勢線就賣出,從長期來看這樣的策略也是能賺錢的,但在現實世界中能夠堅持做到的人少之又少,為什麼呢?

  因為在行情長期震盪的時候,這樣的模型可能被反復打臉。你每一次突破趨勢線買入,可能就買在了高點,一跌破就要虧損出局。這樣反復五六次之後臉被打腫了,信心被打沒了,淨值回撤可能也到最大限度了,下麵的操作你就堅持不下去了。

  所以一個真正高明的趨勢投資者並不是強迫自己每次做右側,而是要在左側上下功夫。如果你能夠在趨勢線下方底部滿足條件的時候做部分買入,在趨勢線上方的頂部滿足條件的時候做部分賣出,這個動作會使得你的下一杆變得特別容易打。

  當然,這裏需要強調一下,做左側的度要把握好,比如倉位控制等等。趨勢依然是最重要的,不要偏離了主線。

  至於為什麼要做左側,最重要的原因還不是為了多賺錢,而是為了更好地長期堅持趨勢投資。這聽起來是個悖論,但高手不就是要能夠處理好悖論嗎?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反者道之動,講相反相成,聽起來是不是悖論呢?

  這是教科書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卻是現實世界中最值錢的經驗。

  最後簡單總結:

  在理論上,投資決策似乎是獨 立的,但是在現實中,因為面臨各種硬條件的約束,使得前後的投資決策變成了連續事件,而不是獨 立事件。

  對我們來說,不是抱著理論不放,而是要尊重現實世界。當自己面對一個連續決策的過程,永遠像打桌球一樣,思考怎麼讓下一杆容易打,這是一個真正投資高手的思維方式。

  我們要注意,要按狀態交易,不要按點交易,這樣能夠儘量讓我們的投資決策獨 立化,讓結果更加穩定。

  另外,在心態的修煉上,儘量把每一次決策看成獨 立的。當我們在內心把每一次決策獨 立化,就能夠調用自己的理性腦區,去做出更高質量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