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國際/俄烏戰爭解析(中):
這場仗 他們準備了八年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337/6173564?from=edn_related_storybottom
鴻海公司(2317)內部日前流出一份報告,評估俄烏戰爭和對市場接下來的影響,推演出四個階段和三種可能結果,目前處於「圍基輔」的階段,接下來就是「占領基輔並扶植傀儡政權」。鴻海預測,機率高達七成的最可能結果是,這場歐洲二戰以來最大跨國入侵可望在4月底落幕:俄國撤軍,西方撤銷制裁,股市大漲。
這當然是市場樂見的結果,但並非全球反侵略人士希望看到的結果。就種種跡象來看,除非俄羅斯知難而退,找到一個表面堂皇的理由鳴金收兵,否則要指望衝突在4月底落幕,似嫌偏於樂觀。
別小看烏克蘭人的守土意志。要知道,烏克蘭軍隊為了這場遲早會來的戰爭,準備了八年之久。
歷經克里米亞遭到俄國併吞以及烏東衝突的教訓,烏克蘭近幾年積極將自己由前蘇聯老舊裝備的部隊,改造成規格比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現代化部隊。2014年以來,烏克蘭接受美國25億美元的軍援和來自NATO的訓練。十年下來,烏克蘭的國防預算增加兩倍,去年達到42億美元。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開戰之前簽署行政命令,將擴增10萬兵力,未來三年增為36萬人。烏克蘭陸軍司令瑟爾斯基在開戰前表示,烏國軍力自2014年來已大幅提升,「戰力和抵擋侵略能力均大有長進」。
經過多年來衝突不斷的洗禮,烏克蘭不僅有實戰經驗,保衛國土的士氣也高。八年秣馬厲兵的結果,烏克蘭軍隊在這次戰爭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究其原因,不在於武器優劣,而在於訓練和士氣。
開戰之初,俄羅斯部隊很多是正在服1年兵役的年輕人,懵懂無知,不知道自己開往戰場,更別說拿槍對準同說俄語的敵人。據俄國官方媒體報導,普亭已下令所有義務役士兵退出烏克蘭戰場。
據西方軍事專家推估,俄羅斯參戰官兵平均年齡是20到25歲,烏克蘭則是30到35歲,相較之下,烏克蘭軍人補給無虞,且有守土有責的信念。
烏克蘭國家戰略研究所國防分析師貝列斯可夫說:「如果是大規模入侵、俄羅斯試圖占領領土,只要西方武器源源而入,烏克蘭軍隊可以把局面轉為消耗戰。」
然而,現代戰爭關鍵仍在於空優。美國備役中將德普圖拉(David Deptula)指出,俄軍的表現之差令人震驚,從地面進展遲緩來看,至今無法掌握空優,反倒是烏克蘭空軍表現優於預期,全烏國士氣為之大振。
為什麼俄國空軍無法發揮應有的絕對優勢來掩護地面部隊以扭轉劣勢,令許多軍事專家相當納悶。 據美國國防部官員分析,烏克蘭巧妙運用防空武力,善用造價低廉的無人機,採用打帶跑的靈活戰術。
目前看來,俄羅斯光靠發射已逾1,000枚的飛彈仍不足以癱瘓烏克蘭的空軍和防空武力,取得空優。烏克蘭尚能靠17倍於台灣的幅員,以空間換取時間,在烏西大後方組建反攻兵力。
台灣是全球另一個地緣政治衝突引爆點,處境令人關切。我國國安系統和高層認為,台灣和烏克蘭局勢不同,其一是烏克蘭緊鄰俄羅斯,而台灣和對岸相隔150公里之遙的海峽,形成天然屏障,共軍渡海攻台的難度遠高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但別忘了,台灣也是面積只有烏克蘭1/17的海島,若遭海上封鎖,不能像烏克蘭取得海外增援的武器和彈藥,又沒有大後方可供整頓,若還有機會的話,只能上山打游擊。國安高層還明顯避過台烏另一個最大的區別:俄羅斯出兵明顯是為「教訓」烏克蘭,而中共是要「武統」台灣,將台灣納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
(本篇為俄烏戰爭解析中集,19日將繼續推出下集,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