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
然而現在臺灣的民主選舉,因淺碟式文化競檃下產生的民粹運動,造成以對撞挑戰的「誰是膽小鬼」模式作為政黨競爭的主流風潮,藉著塑造敵對勢力的想像,一昧誇大自身的力量,遂在今日造就出「南波灣」的民主奇葩(畸胎)。
原先在冷戰時期,是作為反共前沿的民主自由燈塔,以反共護臺的「自由中國」復興基地而自居,成就出世界經濟奇蹟而自豪的臺灣人民,在解嚴之後政黨選舉競爭之下,選擇過去歷史記憶的遺忘,甘願自我閹割為地方政權,抛棄中國正統的歷史繼承責任,以獨立作為新國家的號召,放棄正統國號與中原正朔的堅持,轉而以「抗中保台」作為政治正確的主流價值,經過半世紀的時代演變,終於兩度取得了臺灣的執政權,通過教科書課綱的改頭換面,塑造出新的歷史記憶,因而在這塊土地上已被撕裂出不同世代的民族認同。
然而對岸在經過一九八0年代經濟改革開放之後,在文革期間瀕臨破產的共殘社會,重新修正成為一黨專政的國家資本主義社會,集中力量發展成為「基建狂魔」,並在本世紀初加入WTO世貿組織之後快速茁壯,在2010年之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實力原則參與國際政治運作,終於有能力以國家總體實力來壓迫臺灣,並且為鞏固其政權正當性而抹煞其不合法的叛亂取得過程,為取得國史詮釋權力的優勢地位,必然要貶抑中華民國為前朝、將臺灣為「叛離的一省」,亟欲儘早消滅、造就既成事實,以永久維持其社會控制。
於是在「臺灣民族主義」與「中國民族主義」的對撞之下,如果在臺灣的主政者不夠明智,企圖以挑起紛爭來作為爭取選票的手段,
最終必然會正面衝突。「凡啟釁者,謂寇不擾邊,我橫挑邀功也。」到了天平傾斜的那一刻,如果島上的主政者缺乏遠見,只想著如何在選舉過程中以國家認同來抹黑對手,又想到處生事縱放野火,來搏取國際的關注與承認,反而會更快地引來對岸的野心。
或許我們這兩代努力維護的中華民國正朔,將隨下一世代的接班而有終結的一日。於是,1975年南越共和國淪亡錄,在半世紀後即將異地而處再次上演,悲哀的是我們正在眼睜睜地看著歷史的悲劇在自己身上發生而不自覺,或許終將捲入人類社會演進歷程的藍海,化作一縷風輕雲淡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