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其實也與亞洲局勢息息相關 。自從2014年烏克蘭革命 成功,推翻親俄政權而與俄羅斯結仇之後,其「顏色革命 」的號召,遂成為中國異議人士與香港民主派所欲效法旳主張,並引爆2014年9月起的香港雨傘革命 行動,間接促成臺灣選舉的執政黨輪替 。因此,烏克蘭危機 不止是區域衝突 這樣地簡單而已,要放大到世界格局裡去觀察國際現勢,才會得到通盤的研判結果。
現在能與北約抗衡的國際組織 ,雖然缺席了已解散的華沙公約組織,而中東現已不再是首要的世界火藥庫,其地緣政治關係亦因石油能源已漸漸轉為夕陽產業,而使OPEC的重要性下跌,但國際間各國政治結盟態勢仍不斷,並非僅止於經濟合作而已,其中上海合作組織 尤其值得重視,以下說明其成立歷史和現狀,並加上個人在去年對中俄兩國的政治觀察,作綜合論述。
上海合作組織於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成立,創始成員國為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這6個國家。上合組織的前身,是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斯坦,為解決邊界問題建立的五國元首會晤機制。
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 上合組織成為成員國;現有觀察員國四個:阿富汗、白俄羅斯、伊朗、蒙古國。2021年9月上合組織啟動了接收伊朗為成員國的程序 ,另外新增了三個對話伙伴國,使對話伙伴國數量增加至九個: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土耳其、斯里蘭卡、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和卡達。
迄今,上合組織8個正式成員國 ,領土總面積約3436萬平方公里,超過歐亞大陸面積的五分之三;人口超過30億,佔世界總人口近一半;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2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建立之時也正是美俄關係熱絡之際。因此有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希望上合組織的成立,能夠遏制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正如上海合作組織宗旨所說,除了「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還要「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中國尤其主張,這個世界秩序,並非要由美國來主導。
實際上,美國曾在2005年申請成為觀察員國,但遭到拒絶 。 過去20年來,上合組織成員國數量有所增加、功能在不斷擴大,從最初不被西方和外界重視的一個地區性組織,演變成如今美國撤軍後影響阿富汗局勢的重要國際組織。 隨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以及土耳其和伊朗的伺機而動,上海合作組織最終可能成為西方必須考慮的力量。
2017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後,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曾發表美國學者立克·羅登(Rick Rowden)的文章:〈上海合作組織,你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最大國際組織〉("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the bigges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you've never heard of.")。該文中寫道:從戰略的意義上來說,上海合作組織的核心是以俄羅斯和中國的戰略合議為基礎 :俄羅斯有槍 ,而中國有錢。他們攜手形成陸權政治國家的結盟,以共同對抗海權國家體系,尋求共同主導 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John Mackinder)所稱的歐亞非「世界島」 。
2021年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0週年 ,也是美國入侵阿富汗20週年。2021年9月17日,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在內的上海合作組織,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舉行,上合組織峰會成員國以視訊方式進行了元首理事會第21次會議,阿富汗局勢成為會議的重點議題,但在軍事合作的關係上有所保留。會議公布的《二十週年杜尚別宣言》再次表態:不謀求建立政治軍事同盟或超國家經濟一體化組織,但同時「反對通過集團化、意識形態化和對抗性思維解決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 。
不過,上海合作組織雖然不是軍事集團,但自2002年開始至今,已展開了多次聯合軍事演習 。2002年10月10日至11日,中國邊防部隊和特種部隊參加了在吉爾吉斯斯坦的首次上合組織反恐軍事演習。 2005年8月,中俄首次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此後中國和俄羅斯多次參加以"和平使命"為名的上合組織聯合軍事演習, 其中2007年,上合組織所有成員國首次參加聯合軍演。 另外,中國與俄羅斯兩國海軍自2012年開始每年舉行海上軍事演習。
然而過去在美國的觀點裡, 認為上海合作組織不足以與北約組織抗衡,因為俄羅斯一直努力想將其轉變為一個類似北約的組織,而中國對此加以抵制。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決策層,對上海合作組織缺乏重視,也使得西方媒體對上合組織的行動缺乏關注。
上合組織舉行峰會之時,正值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簽署防務協議 ,法國痛失數百億美元潛艇合同之時。西方輿論聚焦內部矛盾,關心此舉對北約軍事聯盟有何破壞作用 ,卻忽略了美英澳此舉針對的中國,正在聯手俄羅斯與周邊國家商談,關於美國撤軍之後所留下的阿富汗前途問題。對中國而言,成功化解阿富汗危機對其「一帶一路」的政治意義,應該不是金額可以衡量的。
現在的國際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甚至連俄羅斯也開始關切臺海危機 了。自2021年8月起,首先是普丁在3個月內針對台海情勢連續兩度發言,接著是俄羅斯與中國10艦聯合,在10月18日先是經過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之後在22日又通過在日本九州南部的大隅海峽 ,很針對性的對日本發出威脅訊號 。
繼俄軍增兵俄烏邊境之後,中俄兩國是否在東烏克蘭戰事爆發後,會因共同對抗美日澳歐盟,而結為戰略伙伴同盟 ,以及印度、巴基斯坦與伊朗的行動選擇 ,以及土耳其經濟危機是否會影響土在北約的態度,轉向俄羅斯與哈薩克合作 ,都是今後極待觀察的重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