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1 大
第 28 樓
2圖對比, 可以發現編號1(一圖)的大量,
被挪移疊加的編號2的量上(二圖紅圈處),
借用一樓,以個人所知說明參考
大家看到的不論是證券、期貨、債券 ...... 這些看盤軟體
都是來自『資訊廠商』
例如 ‧
1. 台灣以前在證券的部份有 精業、儒碩、堯乾 ......
這些『資訊廠商』的訊號源則是統歸來自『臺灣證券交易所』
2. 『交易所』發送的原始資料只有加權指數、股票代號、買進價、賣出價、成交價、累計成交量 這些統合資料
3. 然後『資訊廠商』再把這些資料加工
例 ‧
1) 這一筆成交價 - 前一筆成交價 = 漲(或 跌)價
2) 這一筆累計成交量 - 前一筆累計成交量 = 單次成交量
3) 這就是 分時報價
4) 然後再把 分時報價 資料轉畫成線圖
(這些資料並不包含 盤後零股交易資料 & 盤後巨額轉帳資料)
5) 依據上述產生的資料產生所謂
江波圖、RSI、KD ...... 個種指標
有時候在次日看到前一日收盤成交量大幅暴增
大部份是『盤後轉帳』造成
以前 ‧ 台灣股市上市公司資本額小、股數少、公司老闆又不懂做價,所以『盤後轉帳』大部份是公司派轉給主力,然後主力再分一些給所謂大戶幚忙鎖籌碼(分些湯給別人) ~ 研判方式就是指標在低檔,產業將進入旺季
現在 ‧ 上市公司資本額大、外資資金大、鎖籌碼能力強,加上透過所謂研究發佈的機會散消息
(以前多次出現研究看多、次日大賣的紀錄,給證管會的答覆是營業下單部門 & 研究部門是分開獨立部門,彼此並不干涉)
順便說一下 ‧ 以前站內很多人跟 金贊 吵過『玩股網』日K線圖錯誤的事情
其實當時『玩股網』採用的是日式 K線 畫法(以今日開盤價 為 今日 K線 開盤價,這就常常會有缺口產生,這種圖就要以週線圖為主,日線圖就看趨勢)
至於其它軟體則是 美式畫法(以昨日收盤價 為 今日 K線 開盤價) ~ 這是現在大家普遍看到的圖
以上供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