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粗淺的認識,sue家模組就有這特性
人 ‧立場不同、角度不同、看(想)法不同、專注點也會不同
就像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aSATOXRk9oYFxMnTcie8lX4XFaXaFsVC
(影片 第 11)
小弟 覺得 Sue 家真正強的是把各種觀念及用法整合在『模組』的運用上,然後用『模組』教育新進人員
人員成長起來後,不論是 研究分析人員、盯盤下單人員 ...... ,只要開放權限,隨時可以跨國遠距替補(英國 幫 澳洲、美國 幫 英國 ......),達到資源共享共有的程度
以 Shilin 曾給 阿葇姐 參考的分析資料來說,上面有從 MA → RSI → KD → DIF-MACD 各指標條列式的分析步驟,然後再做下 結論 ~ 這樣事後檢討很快也很清楚
其實這是已經把一些刪掉的簡單版,而刪掉的部份則可能有切線 、或許有停損轉向指標、或許有標的商品盤面資金流向分析、或 ...... ,然後 ‧ 如果有修正就直接再下面增補或備註增刪原因
這樣 ‧ 後面接手替援人員一看就清楚 ‧ 明白前一人員的想法 & 操作方式 & 接續做法
這樣 ‧ 等同於一個人在期貨交易時間長達 16~20 hr ,這也是可增補、可刪除的『模組』觀念用法 ~ 這也是【經驗延續】;而這種觀念除生產線以外最常見到的就是《軟體程式》
如果 容容大 要走《技術分析》這條路,建議 建立屬於自己的分析步驟 & 模組,初始辛苦一點,但是後面很快就會見到自己成長的成果
白話文 ‧ 太難寫了,以後絕對、絕對、絕對 ...... N 個絕對不這樣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