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指標真的不敢當啦。
稅金,有時候就算打電話去國稅局問,他們說的話,有時候也不太能相信啦。等到真的扣稅了,繳了學費,才會知道,到底遊戲規則怎麼玩的。
其實買黃金的想法,來自於存定存衍生的繳稅,加上現在已經趨於零利率,甚至是即將變成負利率的過程。
話說,前年存定存,有閒錢,就往銀行存定存。都是網路開單,拆到不會繳健保補充保費。可是沒有注意到,利息可扣抵稅率的門檻是每年27萬元。等到發現的時候,已經超出很多。捨不得取銷定存。還好剛好分開存。一半存我們家老婆的帳號,一半存我的帳號。後面就停止繼續存定存了。
今年扣稅,這才搞清楚,所謂利息可扣抵,不是每個人都27萬元,是一家庭,一戶才能扣抵27萬元。
就算是夫妻分開報所得稅,也只能使用一次27萬元的利息扣除額。
結果本來我們家老婆都是被我扶養的,現在因為利息超過27萬元有點多,所以她要分開報稅。結果又被扣了所得稅。
而那個27萬元利息的扣除額,因為我的所得過多,當然給我使用,但是還是超出了不少,又把我的所得增加。因為我的所得級距比較高,所以又扣了不少稅金。很傷本。
如果早知道如此的話,當初就將所有的定存存在老婆的帳戶,利息所得完全在老婆的帳戶裡面,扣除額也給老婆用。這樣子扣的稅金會比較少。
黃金,以往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不能產生利息。
可是時代在改變,當全世界的銀行都在拼命印鈔票且朝向零利率或是負利率的時候。這時候的黃金,看起來,真的就很可愛了。
想想看,存錢,存銀行,就算賺點微薄的利息,也可能會被扣上稅金。存黃金,不生利息,而且長期看起來,不會因為存定存被不斷的發行的鈔票相對變薄。
黃金,目前在小弟看起來,就是保值保本的工具。
其實黃金現在的吸引力,真是很迷人啦。
至於目標價?
阿災?我又沒有要花錢,只是存錢而已,目標價對我而言,有甚麼意義?
重點是多年多年以後,當小弟老去,年老不想賺錢的時候,可以拿出來努力花用的時候,還有相當的購買力,就可以了。
其實,小弟的目標價,只是當小弟要花錢的時候,有匹配的購買力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