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分享喔。針沒有雙頭尖。人的精力與智慧有限啦。小弟對於自己的本業很專注,也很在行,就像打網路遊戲一樣,輕輕鬆鬆就可以累積資本。可是,投資是一種專業,對於一分錢的關注,與對於一萬元的關注,其實所必須耗費的心力都是一樣的。經歷過多次的挫敗後,小弟的策略,以保本為最高原則。因為在真實的生活當中,小弟賺錢的相對速度比起一般人來說,是稍微多一點。因此,不把太大的希望放在於如何讓利滾利,而在於如何保本,不要虧了本為前提,然後來點小小的利潤。因此,債券與定期存款,成了小弟保本的主要選項。
因為本業的獲利頗豐,因此稅率本來就負擔很重。因此,在投資的路上,所有所謂資優股獲取利息的投資操作,對小弟來講,皆不可行。因為到頭來,得到的股利會換個方式[沉重的稅金]出去。
剛開始以定期存款為主要的項目,到最後發現,定期存款的利息多到又要被扣稅,所以開始把大部份的資金轉向一籃子投資等級海外[美元計價]債券基金[RR2.RR3],這兩級因為很保守,大概年收益約2~3%而已[小弟信奉高報酬等於高風險,因此,如果每年能有3%就已經很滿足了,相信我,當你本金夠多的時候,就算每年只有2~3%其實也是可以肥滋滋的。]有些債券基金在募集的時候,就開始買了。如果常常買,有一定的量,手續費其實可以爭取到相當相當便宜的。可是這次金融海嘯來襲,乖乖,這種相當保守的,RR2與RR3[理專們對於這種3%的連推薦都不想推薦,偏偏我就是喜歡買這種]竟然也可以帳面上虧損到了快20%[有沒有更低,我不知道,因為幾乎快暈倒了,就不看了。直到最近才看一下。終於回到只有負2.X%左右]-->投資真的有風險,可是小弟只求2-3%的利潤,卻承擔了快20%虧損的風險,算一算,真的有點不划算。
由於,小弟買的債券型基金都是美元計價。而且一次綁都是綁三年的。很怕三年後贖回,雖然僥倖有可能年收益3%,可是還是懼怕美元貶值的可能性。
因此,才把部分的定存配置,逐步隨著到期,一筆一筆地轉換成黃金,把黃金當作另外一種保險,另外一種避險的配置。[其實如果有買美元存定存的話,這幾年下來,匯兌損失慘重,如果利息所得過多,還要被扣稅,其實損失慘重啦。]
對小弟來說,買下的黃金,是對於自己暴露於美元計價債券[一籃子]基金的避險。說真的,還真想把還沒到期的債券基金贖回,可是WHO KNOWS,千金難買早知道。所以只能用配置的方式,來互相保護。
至於還有一點點股票型基金[乖乖,目前帳面虧損20+%],還好,大概只有大約新台幣1000萬元左右而已。就套牢著吧。
黃金大概是小弟目前持續增加的部位,目的在保護美元的資產。
小弟非投資專家,只是用簡單的邏輯配置與保護小弟的資產而已啦。
如果說要花時間去研究許多債券,對我來講,還真的是辛苦啦。所以都以最簡單的方式投資啦。不用大腦,簡單思考就可以啦。
😃